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

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
原曉娟在博客中這樣感慨: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在我們追逐富有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和生命呢?中國每年至少30萬人被胃癌奪去生命,但有多少人能反思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與胃癌的關係呢?原曉娟雖然走了,她的“病床日記”依然在流傳,原曉娟不僅用自己“病床日記”呈現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執著,更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帶來對健康的反思和警醒。
【健康感悟】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
昨天我到央視網的【中華醫藥】欄目逛了一圈,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反思胃癌的美食家》。
一個34歲的成功女創業者,年 輕 、漂亮,有一個深愛她的丈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可謂是家庭溫馨和諧,事業順利有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生活甜甜美美的生命之花,卻因為胃癌而過早凋謝了。人們在深深為她惋惜的同時,也引發了深深得思考——事業與健康。她就是美食界才女、知名雜誌編輯部主任、資深美食編輯、美食家——原曉娟。
2006年7月7日,奔波于美食之路的原曉娟被醫院確診為胃癌三期,這個無情的診斷對溫馨的家庭無疑晴天霹靂,對如日中天的事業更是一個急刹車!一個美食家,吃遍天下美食,可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身患胃癌。醫生為了確定病因,問她可有家族癌症史?她翻遍三代也沒有在家族內找到一個身患癌症的。在她與醫生的交談中,她找到了自己身患癌症的原因——她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曾經幸福而溫馨的家庭,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疾病而變得支離破碎!
原曉娟曾自豪地把自己的胃叫做“鐵胃”。然而,這看似堅強的“鐵胃”裏卻埋藏著很多可怕的隱患:
首先,這個美食裏少不了煎炒烹炸,這些經過長時間烹調的食物裏含有很多的致癌物質,而這個宴通常又會持續三四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的食物滯留在胃裏,會有更多的致癌物侵害胃黏膜。
而更重要的是,娟子是一邊吃,一邊在思考這個美食文章怎麼寫,這其實對於胃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我們的大腦重量大約占人體的四十分之一,但是它的耗氧量卻幾乎是身體的四分之一。那麼邊吃邊動腦子就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大腦,那長期如此的話,胃就會出現供血不足,這樣是很傷胃的。所以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
第三就是,飽餐以後的第二天,娟子又會吃很少很少的東西,她以為這樣胃就能夠得到休息,其實恰恰相反,我們的胃消化的時候要分泌胃酸,胃酸分泌是定時的,胃空的時候,會照樣分泌胃酸,這就會對胃本身造成傷害,胃得不到休息就不能夠自我修復,這不符合保胃養胃的黃金法則那就是“飲食有節”。
擁有“鐵胃”的人們,因為胃從來都不鬧毛病,就往往會更加忽視自己利用胃的方法,所以健康隱患就更大。據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在胃癌患者當中飲食不規律,特別是晚餐不規律的人占到了38%,其中相當多都是像娟子這樣的“鐵胃女士”,“鐵胃先生”。而經過了幾年超負荷運轉後,2006年,原曉娟的“鐵胃”出現了不適的症狀。
躺在病床上的原曉娟在用自己的心體會著生命與健康的意義!
昔日曾經是美食界叱詫風雲的原曉娟不得不面對現實,從7月13日起,她開始在新浪的自己花花世界博客寫“病床日記”專輯,通過她的博客來記錄自己與病魔鬥爭的心理經歷。2006年11月的“2006國際博客大獎賽”的結果在德國揭曉,她記錄病中生活的博客“花花世界”獲得“最佳中文博客”, 原曉娟獲知得獎的消息後在博客中表示,“能否得獎對我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夠活著、能夠繼續寫下去,重要的是大家能夠繼續分享我的快樂!”在病魔面前,她有痛苦和不安,但是自信、熱情和快樂讓她展現了一個女人面對死亡的樂觀與堅強。一個無論何時都活色生香的女人,也像她在博客中寫的:“我本來想停下Blog,但每天來看大家的留言,我改變了決定。我想在身體容許的情況下,寫下我的‘病床日記’,包括我的眼淚、我的不眠、我的痛苦、我的反思、我對生的渴望。” 她的願望是美好的,實在的,卻依然阻擋不住她體內無情的癌細胞快速擴展的步伐。
她本想留下自己一點點兒的胃,可現實情況卻沒有滿足她的願望。因為癌細胞繁殖很快,許多淋巴結感染,最終醫生把她的胃全部切除,用她的腸子代做了一個“胃”。這樣一個美食家,卻必須像嬰兒一樣再開始學著吃飯,讓自己的新“胃”適應。她戲稱自己是一個“無畏(胃)美食家”。
曾經自稱“鐵胃”的原曉娟只有到現在才能真正地靜靜地躺在這裏體會本該屬於生命的綠色!
在2007年春節前的復查中,一切都顯示她的胃癌正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意想不到的是癌細胞再次捲土重來,而且比第一次還要猛烈。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而且腹部劇烈疼痛。用她丈夫的話說:她看起來越來越像個病人。當她進行第二次手術的時候,醫生看到的是腸子上、卵巢上滿是癌細胞腫瘤,也可以說,癌細胞充滿了她的整個腹腔。手術結束後,她抱著她的丈夫不停地哭泣,這哭泣中包含著多少心酸,多少無奈,多少惆悵,多少幽怨,多少後悔……
她的丈夫兩眼含淚地說:失去了她,事業、財富都已經變得沒有了意義。她意味深長地說:在現代快節奏、大壓力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忘記了自己最大的財富——健康和生命,希望我的例子能給大家以警醒!
醫生用了最新的技術,盡了最大的努力,丈夫賣掉了一處房子,原曉娟做了最積極的應對,這些還是沒有挽留住她的生命。原曉娟在博客中這樣感慨: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在我們追逐富有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和生命呢?中國每年至少30萬人被胃癌奪去生命,但有多少人能反思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與胃癌的關係呢?原曉娟雖然走了,她的“病床日記”依然在流傳,原曉娟不僅用自己“病床日記”呈現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執著,更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帶來對健康的反思和警醒。
不知道從這個故事中,您有沒有活多或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在贏了事業的同時,我們千萬別輸了自己的健康。生命之樹的長青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
經常胃痛,是胃癌嗎? -
◎經常胃痛,是胃癌嗎?
王永慶鍾愛長媳不敵病魔摧殘

今年年初,陳靜文就常喊胃痛。的確,胃癌患者有許多人只出現腹脹、腹痛,甚至上腹部稍感不舒服的症狀而已。
這一季夏天,台北名人圈熱鬧滾滾,在新光吳家第二代娶媳婦,及鴻海郭台銘女兒郭曉玲嫁為曹家婦的一片喜氣中,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元配陳靜文突然傳出罹患末期胃癌而病逝,讓人無限感傷……。
「身為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最鍾愛的長媳,加上長庚醫院又擁有相當完善的醫療體系,為什麼還無法及早發現胃癌的侵襲?」「難道胃癌是如此難纏嗎?」震驚之餘,國人不禁擔心起來,「如果連擁有完善醫療資源的王家媳婦都難逃胃癌毒手,我們這些尋常老百姓,不就更難早期發現與治療了?」
台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朱正心表示,胃癌的確是個沉潛的「惡魔」,只因為罹患胃癌的早期幾乎沒有典型腸胃症狀可言,很難查覺,等到發覺不對勁時,往往已是中晚期,想救治已時不我與了。
‧胃癌早期,無典型症狀
朱正心表示,早期胃癌的臨床症狀並不特異,有人會出現 輕 微的食慾不振,有人的飲食習慣會改變,比如以前吃一碗飯才覺得飽,目前卻只吃半碗就覺得肚子脹脹的。
此外,有人會覺得肚子悶悶的,不很舒服,有人則出現 輕 微腹痛、倦怠、貧血或有胃腸出血而解黑便的情形,然後體重明顯減 輕 。不過,有更多人則只出現腹脹、腹痛,甚至上腹部稍感不舒服的症狀而已。

雖然症狀並不特出,但只要持續超過2周以上,加上年紀又已過了40歲,朱正心建議最好到醫院做個詳細的胃鏡檢查。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 任 醫師陳邦基說,根據統計,小於29歲的年 輕 族群中,女性罹患胃癌的機率大於男性;30歲至79歲是男多於女;過了80歲,則男女比例又拉近了。
‧別等症狀出現才檢查

為了保險起見,陳邦基建議別等出現症狀才檢查,可選在年度例行健康檢查時,把胃鏡檢查納入檢查項目。檢查時,要看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在胃鏡檢查時,切片檢測。也可抽血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或可做同位素碳13呼氣試驗檢測。
胃鏡檢查時,若發現異樣,可順便做切片。至於另兩項檢查,健保並不給付,抽血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抗體,自費收費600多元;碳13呼氣檢測較貴,收費1千多元。(但有潰瘍合併幽門桿菌感染者,在接受除菌治療後,追蹤細菌有無消除時,此項檢查有健保給付)
朱正心表示,胃癌十之八九都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其致癌機轉是一旦感染後,會引起胃的上皮黏膜發炎,進而誘發黏膜細胞變性,這些變性細胞不斷演化,胃癌就慢慢浮現。
陳邦基表示,台灣成年人裡面,一半左右曾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8、9成會出現發炎,其中又有1/10出現潰瘍,1%出現不等程度的胃癌及相關病變。胃癌是世界排名第2之癌症死因,國內的胃癌發生率並不算太低,排在肺癌、肝癌及大腸直腸癌及乳癌之後,名列國人第5大惡性腫瘤。值得欣慰的是,在國人飲食內容愈來愈傾向新鮮食材,加上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治療又極具水準的現況下,胃癌的發生率有可能逐年下滑,威脅日減。
‧發現早晚 是治療關鍵

若要詳細區分,90%以上的胃癌是胃腺癌,5%以下是胃淋巴癌,另外是胃平滑肌肉瘤,及胃基質瘤等其他胃癌。
陳邦基指出,胃癌組織型態有管狀型、乳突型、黏液型、指環細胞型。就細胞分化而言,管狀型胃腺癌又可分成分化良好、分化 中等及分化不好等三型。分化良好的胃腺癌惡性度較低,進行較慢,且較不會快速轉移;分化不好的胃腺癌,進行很快且容易快速轉移,預後通常不好;至於分化中等的胃腺癌則介於兩者之間。黏液型及指環細胞型惡性度高,預後不佳。
陳邦基長期觀察發現,胃腺癌的種類可能和個人體質有關。值得慶幸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雖是引起胃癌的最大原因,但其癌細胞常屬所謂的「腸型」組織型態,分化不好的機率並不高,不像另一種「瀰漫型」組織型態,其預後不佳。

不管罹患的是那種型態的胃癌,均有其殺傷力,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治療,預後通常不錯。就早期胃癌來說,由於癌細胞只局限在胃黏膜或胃黏膜下層的表層,陳邦基認為手術切除的5年存活率,可達95%以上;如果癌細胞已擴散到漿膜層、淋巴腺或其他器官,只能施以化學治療,預後就差多了。
由於醫療技術長足進步,早期胃癌如細胞分化良好者,沒有淋巴結轉移,只要腫瘤的大小在評估可切除的範圍之內,不用開腹,切除手術可由傳統開刀改由內視鏡為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或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術),患者傷口更小,疼痛更少,且住院天數也明顯減少,對病患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檢視9大危險因子
既然無可奈何,台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朱正心及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 任 醫師陳邦基都認為,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從日常生活著手,盡可能避開危險因子,不讓胃癌 輕 易上身。導致胃癌的危險因子如下:
1.家族史:
有胃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及乳癌等惡性腫瘤家族史者,到了好發年齡以後,就應特別小心。根據統計,台灣地區胃癌的高發生期是55歲至65歲。
2.飲食習慣:
吃的食物如果較不新鮮,比如醃製類或太鹹的食物,就比較可能罹患胃癌。一種說法指出,日本人胃癌發生率偏高,應和他們嗜吃醃製食物有關。
陳邦基表示,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抗氧化之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維他命E、硒、鈣質、魚肉、牛奶、綠茶、烏龍茶對胃癌有正面作用;油炸、高脂、燒烤、紅肉、發酵豆類則有負面作用。食物中之硝酸鹽經高溫作用後,在胃內作用變成亞硝酸鹽,與胺類會形成致癌物亞硝酸胺。抽菸及喝就也對胃不利。
3.人種及地理區域的不同:
統計發現,中亞、中歐、北非及南美等地的某些人種,都是胃癌的好發族群。
4.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已知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的萎縮性胃炎又和胃癌與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瘤(MALTOMA)有關。
5.惡性貧血及胃部局部切除者:
由於部分胃部切除後,原本括約肌的生理保護機制不見,易讓鹼性膽汁逆流到胃部,長期刺激後即可能引發胃癌。
6.家族性腺瘤大腸息肉症:
大於2公分 的腺瘤息肉,就有可能變成胃癌。
7.潰瘍:
除非合併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否則引發胃癌的機率並不高。但如果吃藥後潰瘍仍不見好轉,就要小心並接受切片檢查。
8.A型血型者:
他們有多愁善感的心理特質,也是容易出現胃部不適的一群。
9.接觸過放射線照射者;細胞容易變性而致癌。

http://tw.myblog.yahoo.com/jw!j2PXfk.BERT.JNoCrFvilg--/article?mid=11811

咖哩香料薑黃 保肝效果顯著

(路透倫敦24日電)科學家今天表示,薑黃(turmeric)這個常見咖哩香料所含的化合物,似乎有延緩肝臟損壞、防止肝硬化的功效。

這份刊於英國醫學會期刊「消化道」(Gut)的研究指出,奧地利科學家發現,如果餵食老鼠薑黃素(curcumin),可以減少肝臟發炎,避免肝細胞受損、(膽管)阻塞與結疤。

先前已有研究指出,薑黃素能抑制惡性腫瘤,且飲食含大量咖哩的人,罹病風險較低,儘管薑黃素一經消化吸收,抗癌效果很快就消失。

doPDF 免費Word轉PDF 轉檔程式

doPDF會安裝成一個虛擬的印表機,所以安裝完成後會出現在控制台裏的印表機和傳真中。 你只要將文件送至免費的 PDF 轉換程式 - doPDF 列印,就可以將文件轉換為 PDF 檔。 使用微軟的 Word、WordPad、記事本或是任何軟體開啟文件,選擇使用 doPDF 列印, 程式會詢問你要將 PDF 檔存放在那個資料夾,轉換完成後會使用預設的 PDF 檢視程式開啟 PDF 檔案。

官方網站

Downlond

 

pdf-converter

Extra 和Airway口香糖不要再吃了啦

珍惜自己的身體吧!
還有,最近波卡出的"黃檸檬"口味洋芋片也有加阿斯巴甜哦!
各位兄弟姐妹們看過來!寧願胖,也不願得癌症死掉,小心囉!
在美國,此種代糖-阿斯巴甜,早已在動物身上證實會導致癌症,不信大家有機會去咖啡店喝咖啡時,
注意一下,若店裡有供應代糖(低熱量糖)的糖包(粉紅色小紙袋包裝),記得翻到背面去看,有幾排紅色小小字(真的很小),上面就有寫(英文)”經動物身上實驗證實,會導致癌症 ”!
哈~知道厲害了吧,沒事不要吃那個,怕熱量就多運動,對身體又有好處,最
噁心的是,現在竟然還推出小孩吃的 EXTRA口香糖,真可怕,可別讓你小孩吃那個!
喜歡嚼EXTRA無糖口香糖的人要注意了!
它不是真的無糖,而是添加了人工甘味-阿斯巴甜!
也就是代糖,糖尿病患者吃的那種!它對腎臟的負擔很大!而且有致癌的可能!
自從在聯合晚報看到這則新聞,我就回復吃箭牌了!
後來,我去新竹的餐廳或咖啡店時,注意到台灣出的這種代糖,大部分已改為
中文包裝,而中文包裝上,可是一個有關”致癌”的字也不提的(因為他怕銷售量下降),
所以粉多人還吃得粉開心,因為以為她(他)可以大量使用這種好東西,也解
決熱量問題,告訴你,你是真的不會胖,但是你會死很快!
很幸運的,放學去新竹新開的”星巴克咖啡館(Starbucks)”,看到了原版的
進口代糖,A~Ha....,拿一包來給您瞧瞧,看你還敢不敢吃!
紅色字體:Use of this product may be
hazardous to your health. This product contains
saccharin which has been determined to CAUSE CANCER
in laboratory animals。
使用這個產品可能對你的身體有危險,本產品含有saccharin(糖精),已經確
定對實驗室的動物導致CANCER(癌症)。
其實美國人還是有粉多人使用此代糖,但是至少人家有標示,告訴你實驗的結
果,吃不吃就看你自己的決定了。
咱們知的權利就在這小島被犧牲掉了,吃的不明不白的。

http://blog.sina.com.tw/4119/article.php?pbgid=4119&entryid=11540

不要共用一支牙膏

全家共用牙膏 幼童蛀牙機率大增
大家都知道吃太多糖會讓小朋友蛀牙,這是因為糖分會讓導致蛀牙的變異練球菌滋生,但是提醒您,如果您家裡的牙膏,是一條全家用,小心這樣也會讓孩子蛀牙機率大增,長大還可能出現牙周病,因為牙醫師研究指出,成人口腔內的變異鍊球菌,是小朋友口腔的一點二五倍,如果大人牙刷和小孩牙刷,先後接觸牙膏口,會把細菌傳給小孩,造成口腔細菌量暴增,不小心就滿口蛀牙。

牙菌斑顯影劑,滴在小妹妹,牙齒上頭,馬上呈現深深的顏色,好可怕啊!原來深顏色表示裡頭藏著的,就是這會導致蛀牙的細菌變異鍊球菌,小嘴巴裡頭,一數就是四大顆蛀牙,會這麼嚴重,有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全家共用牙膏惹的禍。媽媽擠完牙膏,換弟弟,但就是這錯誤動作,大人牙刷和小孩牙刷,先後接觸牙膏口,當然會造成蛀牙的細菌也就你濃我濃囉,不只全家避免共用牙膏,現在最流行的抗敏感性牙膏,十二歲以下小朋友也不要用,裡頭可是含有硝酸鉀,會讓孩子齒神經變遲鈍,可怕的還有高量氟化鈉,會讓孩子產生氟中毒。您還以為一條牙膏全家用,很方便嗎?提醒您,十二歲以下小孩,還是讓他們用兒童專用牙膏,才能避免牙菌交互感染。

全家不要共用一支牙膏  來源:《廣西日報》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人共用一支牙膏,殊不知,很多口腔疾病會因此交叉傳染。而且,每個人應按照不同的口腔狀況,選用不同的牙膏。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曄分析說,共用同一支牙膏,如果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的過程中,感冒病毒、口腔細菌很容易殘留在牙刷毛縫中,在牙膏口與牙刷相互摩擦下,又會將病毒、細菌傳播到其他人的牙刷上。

與此同時,大管牙膏使用的時間較長,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自然會增多,牙刷在反復使用中,接觸細菌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因此張曄建議,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牙膏,並要選擇小管的,以減少細菌傳播的幾率。

另外,由於每個人的口腔狀況不一樣,牙膏的選擇也應具有針對性。張曄表示,除了兒童專用牙膏要分開選購外,不同牙齒狀況的人,也應使用不同的牙膏,比如患有牙周炎或牙齦炎的人,可以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牙膏或含抗炎成分的牙膏。如果牙齒有齲齒狀況,可選購一些含氟牙膏,以免牙齒發生腐蝕病變,在牙面上形成齲洞。如果有口腔潰瘍、牙齒發黑、牙痛、口臭等情況,應該盡快到醫院就診。

張曄還建議,牙膏應經常更換品牌。長期使用同一種牙膏,可能會使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從而使牙膏失去作用。經常更換牙膏種類,能維護正常的口腔菌群,有利於牙齒健康。

吃紅麴產品 小心橘黴素

傳統食材紅麴廣為民眾飲食使用,但消基會針對添加紅麴的食品進行抽查,發現「天然紅麴」膠囊樣品含超量的「橘黴素」,若長期食用,可能導致慢性腎衰竭、傷害肝臟,依法可處最高十五萬元罰鍰,消基會要求廠商立即改善,也建議標示每日適當食用量。

消基會指出,紅麴傳統上除製成醬料,不少業者近年還在餅乾、酒類、麵食和香腸等加工食品中加入,也有搭配納豆製成保健食品,但在製程中若未注意環境衛生和發酵條件,易產生橘黴素。

消基會本次於台北縣市抽查十六件標示含有紅麴的食品,發現品名「天然紅麴」的產品橘黴素含量大於衛生法規的二ppm(百萬分之一)上限,「台酒紅麴養生薄餅」雖未超標,但也被驗出零點四ppm;此外,「微庫醇紅麴膠囊」檢出食用紅色和藍色人工色素,雖不是違法添加,但未做標示,違反相關法規。

消基會呼籲業者仔細管控紅麴產品原料,並標明每日建議食用量,不使遭到橘黴素汙染,殃及消費者的肝腎健康;此外,市售紅麴醬多以鹽調味,孕婦和高血脂患者也要避免食用相關食品,以免鈉攝取過多。
【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

《小檔案》橘黴素   
橘黴素屬真菌毒素的一種,並非所有紅麴菌種都會產生橘黴素,但若不同菌種或發酵時的環境衛生條件不佳,就容易產生。孕婦與高血脂患者若要食用紅麴類產品,可先詢問醫生。

研究證實,橘黴素是造成動物罹癌的明確致癌物,但還無法確定與人類罹癌相關,但不論人或動物,若長期食入高劑量的橘黴素,都會造成肝、腎器官損害。

癌症女孩的5分鐘讀詩,最想告誡我們的一句話 (Mr. 6)

癌症女孩的5分鐘讀詩,最想告誡我們的一句話 (Mr. 6)

維他命D可啟動身體抵抗機制 全球半數人缺D

研究發現,維他命D可以啟動身體的抵抗力,全世界大約有一半的人口,缺乏維他命D,這會削弱他們體內免疫系統的T細胞行動力,使身體的免疫力變差。

這項由丹麥科學家進行的研究,對於傳染病防治,特別是疫苗研發,可能有所幫助,研究發現,被認為是身體免疫系統總司令的 T細胞,需要維他命 D 加持,才能活躍起來,血液中如果缺少維他命D,T細胞就會休眠,渾然不知疾病入侵。

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作戰指揮官,當有外來病原入侵的時候,它會依據前方巨噬細胞傳回來的敵情,來決定免疫系統的作戰方針,領導免疫系統,共同掃除外來病菌,新的研究發現,T細胞在決定作戰前,會先發射訊號,搜尋維他命D,維他命D就好像是總司令手下的軍隊,假使總司令找不到足夠的可用之兵,它也就沒有能力打仗。

大家早就知道,維他命 D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維他命D和癌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也有關係,只是沒想到維他命 D也是啟動身體免疫機制不可獲缺的一個元素。

人體內絕大部分的維他命D都是藉著吸收陽光,自然合成,也可以透過攝取魚、蛋、肝油類食物來補充。

研究顯示,全球將近半數人口有缺乏維他命D的問題,現代人愈來愈偏向於室內活動,讓這個問題日益惡化。

夏明珠報導

有沒有宿便,檢查便便是否黏馬桶 就知道!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請想想看,馬桶壁有多光滑?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會變得又硬又重,不易排出;積得越久,宿便就會越來越多。

很多人問:「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一般的標準是三天,但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正常來說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但我會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兩次是標準,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

想要正常排便、不便秘,取決於好水、酵素、纖維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標準。現代人通常水分補充不足、酵素不夠、纖維素不足,肚子裡的好菌也不夠。正常來說,我們的肚子裡應該要有一公斤重的菌在裡面,菌在腸道健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些元素的缺乏造成現代人排便不順,宿便容易累積在大腸內。

有些人在用力排便時,腸子因為壓力的關係,讓結腸壁較脆弱的地方像吹氣球一樣長出一個氣囊出來,就形成了憩室。它是一種良性的囊袋,是大腸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如果不處理,久而久之就有形成大腸癌的可能。

在大腸癌的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率中,直腸和乙狀結腸得癌症的機率最高,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腸癌都集中從肛門上來六十公分的這一段,因為這裡是宿便最容易囤積的地方,毒素都累積在這裡,這段腸子就像家裡的垃圾桶,等到垃圾積滿了才會去倒。咖啡灌腸最主要就是針對這一段腸道進行清腸排毒。

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是有跡可循的,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加上排泄不良,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

本文摘自:這樣排毒讓我不生病,由平安文化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292.html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208

午睡能讓你比較聰明?

【24drs.com】Feb. 22, 2010 -- 最新研究指出,把午餐時間奉獻給寧靜的午睡,你可能會在下午表現與學習得更好。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助理教授Matthew Walker博士表示,在一項試驗中,有睡午覺者表現得比沒有午睡者好。他在聖地牙哥舉辦的美國科技促進協會年會中發表這篇研究結果。
Walker博士向WebMD表示,大腦在一天中學習資訊的能力並不穩定,大腦中貯存記憶的區域可能會在一天過去後「堵塞」,就像電腦中的電子郵件被灌爆了一樣。
Walker博士表示,在中午大腦的學習能力下降時小睡片刻,能將大腦的記憶貯存區清空,有空間留給新的資訊。
【有沒有午睡的研究】
Walker博士與同事們給39位健康年輕成人(平均21歲)一個艱難的工作,想要讓海馬體有負擔,海馬是有助於貯存記憶的地方,這個測試是在下午,將100個名字與臉記下來,再把他們配對。
在下午兩點時,有睡午覺的人睡90分鐘;不睡午覺的人則要保持清醒。
Walker博士在下午六點時再做了一次測試,他向WebMD表示,沒有午睡的人學習能力稍微下降了約10%,在兩次學習測試之間小睡片刻的人,學習能力確實增加了10%。
Walker博士發現,參與者在這90分鐘內究竟睡了多久,與之後的表現沒有很大的相關,但他發現,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較長時間的人,較少有不做夢睡眠,表現比較好。
【午睡與學習的含意】
Walker博士表示,研究結果指出,學習之前睡覺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專家已經知道的,在學習之後睡覺來強化所學的資訊是很重要的。
Walker博士與其他研究人員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有事實根據的記憶是暫存在大腦的海馬體中,再送到前額葉皮質,他猜測前額葉皮質有更多貯存的空間。
Walker博士向WebMD表示,或許海馬體確實是腦中貯存記憶的短期方法。海馬體是利於記取資訊的,但有時需要「下載」資訊到前額葉皮質。
Walker博士表示,在學習前午睡有助於清除海馬體,並且能將資料送至前額葉皮質,讓你吸收新的資訊。
【第二意見】
印地安那州的Notre Dame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Jessica Payne博士表示,這篇研究所帶來新的、令人興奮的是,睡眠能額外幫助記憶強化過程,也能強化腦子學習新的資料。
她表示,記憶力確實有三個階段,
* 在你學習某項新工作之後,會將初步記憶譯成電碼。
* 記憶力貯存或強化
* 記憶力恢復。
她表示,大多數的睡眠研究是針對強化過程,但這篇最新研究是在瞭解睡眠如何影響初步譯碼。
Payne博士表示,這份最新研究結果可能對那些感覺記憶力在喪失的老年人特別有幫助,她表示,中午時小睡一下有助於在下午學習與記憶。
Walker博士與Payne博士認為,許多人是沒有辦法睡90分鐘的午覺,但研究證明短暫的午睡也有同樣的效果或類似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