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失衡加速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增生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王雅如表示,飲食的控制與營養的擷取往往是決定人體健康重要的一環,在充滿精食與化學食品的情況下,如何進食以避免腫瘤危害,對於罹患癌症者而言,正確的飲食觀念更是影響病情的關鍵因素。

王雅如表示,癌症和免疫力有關,當淋巴球T細胞功能變弱時,對人體產生變異的細胞就無法察覺,如此就會使壞細胞不斷增生,最後變成癌症。良好的營養狀況,能幫助減輕癌症治療所產生之副作用,像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健康的飲食可幫助體力維持、避免體重遽減,並可重建因接受癌症治療損傷的體組織、增強抵抗力與對治療的承受力,有助復原。

為調節免疫力,均衡的營養與正常的作息是最重要的生活守則;早餐不吃、熬夜、睡前大吃大喝等,都是使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王雅如認為,人人都應遵守生活「三多三少」原則,鞏固健康身體以避免癌細胞上身。「三多」是指多喝水、多運動、多休息。成人每天必須攝取大約二千毫升水分,且應做令心跳輕微加速的運動,每周三天,每次三十分鐘到四十五分鐘,如慢跑、騎單車、打太極拳、甩手、健身操等,持續三個月之後,免疫力就會增加,但太少或者過激,反而會減少或抑制免疫力。「三少」則是指少吃甜食、少油脂、少菸酒。

大部分的人,蔬果明顯攝取不足,王雅如認為飲食應多樣化,不要總是吃某些特定食物,每日進食含一至二杯牛奶或乳製品、二至三碗五榖根莖類、四至五兩肉魚豆蛋類、三種以上蔬菜、兩種以上的水果,再搭配少量油脂就能獲取均衡的營養。

對於癌症病患王雅如提醒,在化療期間切勿擅自使用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偏方,以免造成肝指數上升,臨床上常發現病患擅自服用不明偏方造成肝腎衰竭;若要使用保健食品,建議每次化療療程結束至下一個化療開始的中間時間為較好的食用時機,較不會干擾化療效果。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別做生病邊緣人 弱鹼性體質才健康

您是否覺得奇怪,明明沒生病,但稍微忙一點就覺得疲勞不已?其實這可一點都不奇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有高達75%的現代人都處於生病邊緣的「亞健康」狀態,真正健康的人竟如鳳毛麟角,只有5%。
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中指出,身體有疾病的人佔了兩成,但重點是亞健康與生病只有一步之隔。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半健康狀態,雖然說不出病徵,但大家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是否會感覺到不舒適?一點勞動就覺得疲累?或是常出現頭痛、疲倦、便秘、腹瀉等情況?
血液酸化 亞健康主因
現在大家吃得多、吃得好,卻不一定吃得健康,導致亞健康最大的原因就是血液酸化。例如大量攝食白糖、白米、麵、大魚大肉,以及化學調味料、食品添加物,再加上很多人不喜歡吃蔬菜,在在都會讓血液酸化,減弱腸道的造血功能,而無法製造出健康強壯的紅血球,結果就是慢慢吃掉自己的健康。
良好的血液酸鹼值是在pH7.35至7.45之間,也就是微鹼性,雖然影響人體的pH值的原因還有代謝異常、呼吸性疾病、情緒、心血管、肝腎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但如果能夠從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加以改善,把血液酸鹼度調整成微鹼性就會比較容易。
肉類、魚類、麵包、白米和啤酒等都屬於酸性食物,建議少吃為妙。那到底該吃什麼呢?建議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至於蛋白質可以選擇以奶蛋白、雞蛋及豆類食物來降低酸度;許多人只喜歡喝果汁,其實還是直接吃新鮮水果,才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素。
飲食中,當然不可能完全以鹼性或酸性食物來攝取,但在整體的飲食搭配上,可以鹼多於酸;在作息上,謹記少熬夜、少喝酒、多運動,都能讓你擺脫亞健康的狀態。(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

文/陳雅雯

跨步電壓觸電

如果人或牲畜站在距離電線落地點8~10米以內。就可能發生觸電事故,這種觸電叫做跨步電壓觸電。人受到跨步電壓時,電流雖然是沿著人的下身,從腳經腿、胯部又到腳與大地形成通路,沒有經過人體的重要器官,好像比較安全。但是實際並非如此!因為人受到較高的跨步電壓作用時,雙腳會抽筋,使身體倒在地上。這不僅使作用于身體上的電流增加,而且使電流經過人體的路徑改變,完全可能流經人體重要器官,如從頭到手或腳。經驗證明,人倒地後電流在體內持續作用2秒鍾,這種觸電就會致命。
跨步電壓觸電一般發生在高壓電線落地時,但對低壓電線落地也不可麻痹大意。根據試驗,當牛站在水田裏,如果前後跨之間的跨步電壓達到10伏左右,牛就會倒下,電流常常會流經它的心髒,觸電時間長了,牛會死亡。
一個人當發覺跨步電壓威脅時,應趕快把雙腳並在一起,或盡快用一條腿或兩條腿跳著離開危險區。

增設接地極改變跨步電壓
增設垂直接地極對于降低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一是垂直極的引入,降低了地電位升(GPR),而接觸及跨步電壓均與GPR有著直接的關系。二是因為增設垂直極後,大部分故障電流通過垂直極流入大地,相應減少了水平導體的散流量,因此地表面的水平方向電流密度大大減少,造成水平方向電場強度大大降低。